【燕然山铭的诗词是什么】“燕然山铭”并非一首传统意义上的诗词,而是指东汉时期著名将领窦宪在击败匈奴后,命班固所作的一篇碑文《燕然山铭》。这篇铭文记录了窦宪北伐匈奴、大破敌军的功绩,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军事与文学作品。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燕然山铭”的内容和意义,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关键信息。
一、
“燕然山铭”出自《后汉书·窦宪传》,由班固撰写。其背景是东汉时期,窦宪率军出塞,击败匈奴主力,追击至燕然山(今蒙古国的杭爱山),并在此刻石纪功。铭文以简练而庄重的语言,记述了此次战役的经过及胜利的意义。
虽然“燕然山铭”本身不是一首诗,但其语言风格具有强烈的韵律感,常被后人视为一种“铭文体”的诗歌形式。它不仅是一篇历史文献,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体现了汉代边塞文化的雄浑气势。
二、相关资料一览表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燕然山铭 |
作者 | 班固(东汉) |
出处 | 《后汉书·窦宪传》 |
创作时间 | 约公元89年(东汉永元元年) |
背景 | 窦宪率军北伐匈奴,大败敌军,追至燕然山 |
性质 | 刻石纪功的碑文,具有历史与文学价值 |
文体 | 铭文体(类似诗体,有节奏感) |
内容 | 记述战功、赞扬将士、表达对国家的忠诚 |
影响 | 成为后世边塞诗的重要参考,体现汉朝强盛 |
代表诗句 | “勒功燕然,铭功石上。” |
三、结语
“燕然山铭”虽不属传统诗词,但其语言凝练、气势恢宏,是古代铭文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文化精神的象征。对于研究汉代军事、文学乃至民族精神的人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如需进一步了解《燕然山铭》的全文或具体段落分析,可查阅《后汉书》及相关学术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