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认不讳是甚么意思】“供认不讳”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法律或正式场合中,表示某人对所指控的罪行或事实没有否认,而是明确承认。这个词语由“供认”和“不讳”两个部分组成。
- 供认:指主动承认自己的行为或责任。
- 不讳:意为不隐瞒、不回避,直接面对。
因此,“供认不讳”可以理解为“坦白承认,不加掩饰”。
一、总结说明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供认不讳 |
含义 | 对所指控的事实或罪行明确承认,不否认、不隐瞒 |
用法 | 常用于法律、司法、调查等正式场合 |
近义词 | 供认不讳、坦白从宽、认罪服法 |
反义词 | 抗拒不认、拒不承认、矢口否认 |
适用对象 | 犯罪嫌疑人、被告、被调查人员等 |
特点 | 表示态度诚恳,愿意承担责任 |
二、详细解释
在实际使用中,“供认不讳”通常出现在警方笔录、法庭陈述或调查报告中。例如:
> 在审讯过程中,嫌疑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积极配合调查。
这句话表明该嫌疑人不仅没有否认自己的行为,还主动交代了相关情况,表现出一定的悔过态度。
需要注意的是,“供认不讳”并不一定意味着会受到从轻处罚,但通常会被视为一种积极的态度,可能在量刑时作为参考因素之一。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1. 不要与“供认不讳”混淆“供认不讳”
虽然两者字面相似,但“供认不讳”是正确的表达,而“供认不讳”是错误写法(多见于网络输入错误)。
2. 避免口语化使用
“供认不讳”属于书面语或正式用语,不适合用于日常对话中。
3. 注意语境搭配
该词通常用于描述犯罪嫌疑人、被告等在法律程序中的表现,不宜随意用于其他场景。
四、结语
“供认不讳”是一个具有明确法律含义的成语,强调当事人对自身行为的诚实交代。在正式场合中使用,有助于体现当事人的合作态度和责任感。理解其准确含义,有助于在写作或交流中更精准地表达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