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认不讳是什么意思】“供认不讳”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法律、司法或调查语境中,表示某人对所指控的事实完全承认,没有隐瞒或抵赖。这个词语强调的是当事人在面对指控时的诚实态度和明确的承认。
一、
“供认不讳”由“供认”和“不讳”两个部分组成。“供认”指的是承认罪行或事实;“不讳”则表示不避讳、不隐瞒。因此,“供认不讳”整体意思是:在面对指控或询问时,坦白交代,毫无保留地承认自己的行为或事实。
该词多用于司法程序中,如警方审讯、法庭审理等场景,表示嫌疑人或被告对自己所犯行为的承认。与之相对的是“拒不认罪”或“矢口否认”,即拒绝承认事实。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用法场景 | 近义词 | 反义词 |
供认不讳 | 对所指控的事实完全承认,不隐瞒 | 法律、司法、调查 | 供认、坦白、承认 | 拒不认罪、矢口否认 |
供认 | 承认罪行或事实 | 审讯、案件调查 | 坦白、认罪 | 抵赖、否认 |
不讳 | 不避讳、不隐瞒 | 文言或正式场合 | 直言、坦言 | 隐瞒、回避 |
三、实际应用举例
- 例句1:在警方审讯中,嫌疑人对盗窃行为供认不讳。
- 例句2:他面对指控时表现得非常坦诚,供认不讳。
- 例句3:虽然案情复杂,但嫌疑人最终还是选择了供认不讳。
四、注意事项
“供认不讳”虽然是一个较为正式的表达,但在日常口语中使用较少。它更多出现在书面语、新闻报道或法律文书之中。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的正式性,避免在非正式场合随意使用。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供认不讳”是一个具有明确法律含义的词语,强调的是当事人对事实的诚实交代。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在阅读相关材料时更准确地理解其背后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