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天论原文及翻译分别是什么】一、
《天论》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所著的一篇重要哲学文章,收录于《荀子·天论》篇中。该文主要探讨“天”与“人”的关系,强调“明于天人之分”,认为自然界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不应将其归因于神灵或神秘力量,主张通过人的努力去认识和利用自然。
荀子在文中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天命论”和“天人感应”思想,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观点,强调自然法则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同时,他指出人应“制天命而用之”,即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改造自然、服务于社会。
本文将提供《天论》的原文,并附上简要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篇经典文献的思想内涵。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天的运行有其常规,不会因为尧的存在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的灭亡而消失。 |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 用治理的方法应对它就会吉祥,用混乱的方法应对它就会凶险。 |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 加强农业基础并节约用度,那么天也不能使它贫穷;生活充足且行动适时,那么天也不能使它生病。 |
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 遵循正道而不偏离,那么天也不能带来灾祸。 |
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 所以明白天与人的区别,就可以称为至人了。 |
不知天,无以为人。 | 不了解天的规律,就不能成为真正的人。 |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 天有它的季节,地有它的资源,人有它的治理方式,这叫做能够参与天地之道。 |
荀子曰:“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 | 荀子说:“天不说话而人们却推崇它高远,地不说话而人们却推崇它厚重。” |
三、结语
《天论》作为荀子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不仅揭示了他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也展现了他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思维特点。通过学习《天论》,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理念,也能从中获得对现代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启示。
如需进一步研究,建议结合《荀子》全书进行系统阅读,以全面把握其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