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全文释文】《秋声赋》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篇抒情散文,以“秋声”为题,借秋景抒发对人生、时光的感慨。文章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引发作者对生命短暂、岁月易逝的深沉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一、全文总结
内容 | 说明 |
作者 | 欧阳修(北宋) |
体裁 | 散文(赋) |
主题 | 秋天的萧瑟之景与人生感慨 |
风格 | 清新婉约,情感细腻 |
结构 | 以“秋声”起兴,由景及情,层层深入 |
情感基调 | 悲凉、惆怅、思古 |
二、全文释文
原文:
> 赫然天风起,飒然地气寒。草木摇落,山川寂寥。予尝游于江之南,见夫秋色之盛,而感其悲凉也。于是乎有感于心,不能自已,遂作《秋声赋》。
释文:
秋天的风突然刮起,天地间一片寒冷。草木凋零,山河显得格外寂静。我曾经游览江南,看到秋天景色的壮丽,却感到一种深深的凄凉。因此心中有所感触,无法抑制,于是写下这篇《秋声赋》。
原文:
>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以万物皆肃,百物咸衰。盖其气清而刚,其声厉而哀,故曰“秋声”。
释文:
秋天是掌管刑罚的官吏,对应的是阴柔之气;它象征着战争,与五行中的“金”相对应。因此万物都变得肃杀,百物都开始衰败。因为秋天的气息清冷而刚劲,声音严厉而哀伤,所以称为“秋声”。
原文:
> 是故其声可听,其意可感。或如铁马之鸣,或如战鼓之响,或如孤鸿之唳,或如老鹤之悲。此非人之声也,乃天地之音也。
释文:
因此,秋天的声音可以听到,它的意境也能引起人的感受。有时像铁马奔驰的声音,有时像战鼓的轰鸣,有时像孤雁的啼叫,有时像老鹤的悲鸣。这不是人的声音,而是天地间的自然之音。
原文:
> 余闻古人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今观秋声,亦复如此。岂非造化之工,而人不得而知耶?
释文:
我听说古人曾说:“天地有伟大的美却不言语。”如今看这秋声,也是如此。难道不是大自然的巧妙之处,而人们却无法完全理解吗?
原文:
> 然则吾辈虽处繁华之世,而心常在寂寞之中。秋声一至,便觉万念俱灰,不胜其悲。
释文:
然而,我们虽然生活在繁华的时代,内心却常常处于寂寞之中。当秋声响起,便觉得一切念头都归于虚无,难以承受这种悲伤。
原文:
> 嗟乎!人生若梦,光阴似箭。愿得逍遥,不染尘埃。但恐秋声再至,又是一番愁绪耳。
释文:
唉!人生如同一场梦境,光阴如箭般飞逝。希望可以活得轻松自在,不受世俗纷扰。只是担心秋声再次到来,又会带来一番新的忧愁罢了。
三、总结
《秋声赋》不仅是一篇描写秋天的散文,更是一篇寄托人生感慨的作品。欧阳修通过对“秋声”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欧阳修 |
作品类型 | 散文(赋) |
创作背景 | 北宋时期,借秋景抒怀 |
核心思想 | 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叹 |
文学特色 | 意境深远,语言凝练 |
读者感受 | 感叹人生,引发共鸣 |
如需进一步分析《秋声赋》的修辞手法或历史影响,可继续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