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茕茕孑立的意思是什么】“茕茕孑立”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孤独无依、形单影只的状态。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小雅·庭燎》中的“夜如何其?夜向晨,庭燎有辉。君子至止,鸾声近。……彼美孟姜,令我忘忧。”后来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用来描绘人物的孤寂与无助。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茕茕 | qióng qióng | 形容孤单、寂寞的样子 |
孑立 | jié lì | 独自站立,没有依靠 |
整体意思:形容一个人孤零零地站着,没有同伴或依靠,显得非常孤单。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诗经》,后多用于古文及现代文学中。
- 用法:常用于描写人物的孤独处境,也可用于抒发情感或渲染氛围。
- 感情色彩:带有较强的悲凉、哀伤意味。
三、常见语境
场景 | 使用示例 |
文学作品 | “他茕茕孑立,独自走在空荡的街道上。” |
情感表达 | “她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如今茕茕孑立,无人问津。” |
心理描写 | “面对生活的重压,他感到自己茕茕孑立,无依无靠。”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孤苦伶仃、形影相吊、独来独往 |
反义词 | 成双成对、成群结队、左右逢源 |
五、总结
“茕茕孑立”是一个富有文学色彩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孤独、无助时的状态。它不仅传达了外在的孤立,也反映了内心的落寞。在写作中使用该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能体会到人物的情感世界。
通过了解其含义、出处、用法以及相关词汇,我们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在不同语境中发挥其独特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