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陇望蜀说的是谁】“得陇望蜀”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贪心不足,得到了一个东西后还想得到更多的东西。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与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密切相关。
一、
“得陇望蜀”出自《后汉书·隗嚣传》,原意是指在取得陇地之后又企图夺取蜀地,比喻人心不足,贪得无厌。这一成语最早用来形容东汉初年的隗嚣,他原本占据陇地(今甘肃一带),后来又想进一步夺取蜀地(今四川一带),最终未能成功。
虽然“得陇望蜀”最初指的是隗嚣,但在现代语境中,这个成语更多是泛指那些得寸进尺、不知满足的人,并不特指某一个人。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得陇望蜀 |
出处 | 《后汉书·隗嚣传》 |
原意 | 在取得陇地之后又企图夺取蜀地,比喻贪心不足 |
本义人物 | 隗嚣(东汉初年割据势力首领) |
现代用法 | 形容人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
延伸含义 | 强调人的欲望无限,容易因贪婪而失败 |
文化影响 | 成为汉语中常见的成语,广泛用于文学、影视和日常表达 |
三、延伸思考
“得陇望蜀”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描述,也反映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取得一定成就后,往往希望获得更多的利益或地位,这种心态虽然可以推动进步,但如果缺乏节制,也可能导致失败甚至失去已有的成果。
因此,“得陇望蜀”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人生智慧,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的同时,也要懂得知足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