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黍之交概括】“鸡黍之交”是中国古代一个关于友情与诚信的经典故事,出自《后汉书·范式传》。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朋友之间重情重义、信守诺言的深厚友谊。故事讲述了东汉时期的两位士人——范式和张劭,他们因一次约定而展现出令人敬佩的诚信精神。
一、故事总结
范式与张劭是同窗好友,两人感情深厚。在毕业分别之际,范式对张劭说:“两年之后,我一定回来探望你。”张劭对此深信不疑,便答应了。两年后,范式如约而至,张劭非常感动,设宴款待他。席间,张劭的母亲看到儿子如此重视承诺,感叹道:“你们之间的约定,真是‘鸡黍之交’啊!”
“鸡黍”指的是鸡肉和黄米饭,是当时较为丰盛的饭菜,象征着诚意与尊重。因此,“鸡黍之交”不仅代表了友情,也体现了古人对承诺的重视。
二、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鸡黍之交 |
出处 | 《后汉书·范式传》 |
主要人物 | 范式、张劭 |
故事背景 | 东汉时期,两位士人因友情结下约定 |
核心寓意 | 朋友之间应重情重义、信守承诺 |
“鸡黍”含义 | 鸡肉和黄米饭,象征诚意与尊重 |
现代启示 | 强调诚信与友情的重要性 |
三、现实意义
“鸡黍之交”虽然源于古代,但其精神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价值。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承诺显得尤为珍贵。这个故事提醒我们:真正的友情不是建立在利益之上,而是基于彼此的信任与尊重。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鸡黍之交”的精神都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它不仅是历史中的佳话,更是现代人际关系中的一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