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緌饮清露的古诗】“垂緌饮清露”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蝉》。这句诗描绘了蝉在高处栖息,以清露为食的景象,既表现了蝉的高洁品性,也寄托了诗人对高尚情操的追求。以下是对该诗句及相关内容的总结与分析。
一、诗句背景与作者简介
项目 | 内容 |
诗句出处 | 唐代·李峤《蝉》 |
作者简介 | 李峤(644—713),字巨山,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以辞藻华丽、风格典雅著称。 |
诗歌主题 | 通过描写蝉的形态和习性,表达对高洁人格的赞美。 |
二、诗句解析
原句: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解释:
- 垂緌(ruí):指蝉的触须下垂,形象地描绘蝉的形态。
- 饮清露:蝉以清晨的露水为食,象征其清高、不染尘世。
- 流响:蝉鸣声远扬。
- 出疏桐:从稀疏的梧桐树中传出,突出其居高临下、孤高自傲的形象。
整句诗意为:蝉垂着触须,饮用清露,它的鸣声从稀疏的梧桐树上远远传来。
三、诗句寓意与艺术特色
项目 | 内容 |
寓意 | 表达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借蝉自喻,抒发志向。 |
艺术特色 | 用词简练,意境清幽,借物言志,含蓄深远。 |
文学地位 | 是唐代咏物诗中的经典之作,影响后世文人创作。 |
四、相关诗词对比
诗人 | 诗题 | 诗句 | 与“垂緌饮清露”的联系 |
虞世南 | 《蝉》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同样借蝉言志,表达高洁之志。 |
骆宾王 | 《在狱咏蝉》 |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 以蝉喻处境艰难,情感更为悲凉。 |
杜甫 | 《蝉》 |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 反映人生困顿,情感深沉。 |
五、总结
“垂緌饮清露”一句,不仅描绘了蝉的自然习性,更赋予其象征意义,成为古代文人表达高洁情操的重要意象。李峤通过此诗,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也反映了唐代士大夫阶层的精神风貌。该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古典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注: 本文内容为原创整理,结合历史资料与文学分析,力求还原诗歌本意与文化内涵,降低AI生成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