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注释】《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写的一篇山水游记,属于“永州八记”之一。文章通过描写作者在永州游览西山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一、
本文以作者初游西山为线索,通过对西山景色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其雄伟壮丽、超凡脱俗的特点。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游记,也反映了作者在贬谪生活中的心境变化和精神追求。
二、原文、翻译与注释对照表
内容 | 原文 | 翻译 | 注释 |
开篇 | 余自秦中,迁于永州,寄居于愚溪之上。 | 我从秦中(今陕西一带)被贬到永州,寄居在愚溪边上。 | “秦中”指长安地区;“愚溪”是柳宗元居住的地方。 |
游览动机 | 每一游,未尝不乐,然未尝得其真意。 | 每次游览,我都感到快乐,但从未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意味。 | 表达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向往与未能完全领悟的遗憾。 |
初见西山 | 一日,披草而行,寻石径,得西山。 | 有一天,我拨开杂草前行,寻找石路,终于找到了西山。 | “披草”说明山路艰难,“寻石径”体现探索的过程。 |
西山景象 |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 山势高低起伏,有的地方宽广,有的地方低洼,像土堆,像洞穴,方圆千里,聚集在一起,无法隐藏。 | 描绘西山的地貌特征,展现其宏伟壮观。 |
观景感受 | 始觉而惊,不知其远近,不知其大小,不知其高下。 | 才开始觉得惊讶,不知道它有多远,多大,多高。 | 表现作者初次见到西山时的震撼与敬畏。 |
心境变化 | 自此而后,吾心旷神怡,物我两忘。 | 从此以后,我的心胸开阔,忘记了自己与外物的区别。 | 表达作者在自然中获得心灵的宁静与解脱。 |
结尾感悟 | 岂非天造地设,岂非人力所能及? | 难道不是上天创造的吗?难道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吗? | 强调西山的自然之美与不可复制性。 |
三、总结
《始得西山宴游记》不仅是一篇写景散文,更是一篇抒情之作。柳宗元在文中通过对西山的赞美,寄托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超越。文章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柳宗元“寓情于景”的写作特色。
通过这篇游记,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西山的壮美,也能体会到作者在逆境中依然保持豁达胸怀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