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痍满目的意思】“疮痍满目”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地方或社会在经历严重破坏、灾难或战争之后,呈现出一片破败、凄凉的景象。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战后废墟、自然灾害后的惨状,或是长期动荡导致的社会混乱状态。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疮痍满目 |
拼音 | chuāng yí mǎn mù |
字面意思 | “疮痍”指伤痕、创伤;“满目”指眼中充满。整体意思是:眼中尽是伤痕和创伤。 |
引申义 | 形容遭受严重破坏后的惨状,多用于描述战乱、灾害后的景象。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历史叙述中,表达对破坏性事件的反思或描述。 |
情感色彩 | 贬义,带有悲痛、哀伤的情绪。 |
二、成语来源与用法
“疮痍满目”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常见于描写战乱或灾祸后的场景。例如:
- 《左传》:“国破家亡,疮痍满目。”
- 现代文章:如描述某地因战争而变得荒芜,可用“疮痍满目”来形容其惨状。
在现代语境中,“疮痍满目”不仅可用于描述物理上的破坏,也可用于比喻精神或社会层面的创伤,如文化断层、心理创伤等。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满目疮痍、满目凄凉、破败不堪、满目萧条 |
反义词 | 光明灿烂、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百业兴旺 |
四、使用注意事项
1. 适用对象:多用于描述自然或人为造成的严重破坏后的景象,不宜用于日常生活中轻微的损坏。
2. 语气庄重:由于成语本身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使用时应保持语境的严肃性。
3. 避免滥用:若随意使用,可能显得夸张或不恰当,需根据具体情境判断是否合适。
五、总结
“疮痍满目”是一个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成语,常用于描绘遭受重大破坏后的惨状。它不仅表达了对破坏行为的谴责,也传达了对受害者的同情。在写作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但也要注意语境的适配性和表达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