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经原文及释义】《清静经》是道教经典之一,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相传为老子所著。该经以“清静”为核心思想,强调修心养性、返璞归真,主张通过清净无为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全文虽短,但内容精辟,对后世道教修行有深远影响。
以下为《清静经》的原文及简要释义,并以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一、《清静经》原文
> 太上老君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 夫心者,众妙之门。
> 清者,浊之源;静者,动之基。
> 人能清静,静安其身。
> 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 神清则气爽,气爽则体健;体健则身安,身安则神宁。
> 神宁则性慧,性慧则心通,心通则道合。
> 道合之后,谓之得道。
> 得道之人,常清常静,不染尘劳。
> 是以圣人,常清静矣。
二、原文释义(简要)
原文 | 释义 |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 道是宇宙的根本,无形无相,却能生成天地、运行日月、滋养万物。 |
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称之为“道”。 |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 | 道包含清与浊、动与静的对立统一;天清而地浊,天动而地静。 |
男清女浊,男动女静。 | 男女也有清浊动静之分。 |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 道从本源流散,衍生出万物。 |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 如果人能保持内心的清静,就能与天地合一。 |
夫心者,众妙之门。 | 心是通向一切奥妙的门户。 |
清者,浊之源;静者,动之基。 | 清是浊的根源,静是动的基础。 |
人能清静,静安其身。 | 人若能清静,身体自然安宁。 |
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 人的精神本来喜欢清静,却被心念扰乱;人心本来渴望宁静,却被欲望牵引。 |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 若能去除欲望,心自然平静;净化内心,精神自然清明。 |
神清则气爽,气爽则体健;体健则身安,身安则神宁。 | 精神清明则气息顺畅,气息顺畅则身体强健;身体强健则身心安定,身心安定则精神安宁。 |
神宁则性慧,性慧则心通,心通则道合。 | 精神安宁则智慧显现,智慧显现则心通达,心通达则与道合一。 |
道合之后,谓之得道。 | 与道合一,就是“得道”。 |
得道之人,常清常静,不染尘劳。 | 得道的人始终保持清静,不受世俗干扰。 |
是以圣人,常清静矣。 | 因此,圣人总是保持清静的状态。 |
三、总结
《清静经》以“清静”为核心理念,强调通过内在的清净来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它不仅是道教修行的重要指导,也对现代人如何调节心理、提升自我修养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学习和实践《清静经》,可以帮助人们摆脱纷扰,回归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要点 | 内容 |
经文来源 | 道教经典,相传为老子所著 |
核心思想 | 清静无为,返璞归真,与道合一 |
内容特点 | 简洁精炼,富有哲理,强调修心 |
实践意义 | 对现代人调节情绪、提升修养有启发作用 |
主要观点 | 人若清静,则身心安宁,最终与道合一 |
如需进一步探讨《清静经》在当代的应用或与其他经典对比,可继续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