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衣对泣出处于哪里】“牛衣对泣”是一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夫妻或恋人因生活困苦而相依为命、共度艰难的情景。这个成语的出处来源于古代典籍,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
“牛衣对泣”最早出自《汉书·王章传》,讲述的是西汉时期官员王章在贫困潦倒时,与妻子在寒夜中相对哭泣的故事。后来,这一故事被引申为夫妻之间同甘共苦、共渡难关的象征。
该成语多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一种凄凉、深情的情感,也常用来形容在逆境中相互扶持的关系。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牛衣对泣 |
出处 | 《汉书·王章传》 |
典故来源 | 西汉官员王章与妻子在贫困中相依为命的故事 |
含义 | 形容夫妻或恋人共度艰难、相互扶持的情景 |
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诗词、日常表达中,形容困境中的深情与坚韧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描述感情深厚、共同面对困难的情侣或家庭 |
延伸意义 | 强调在逆境中相互支持的重要性,体现人性的温暖与坚韧 |
三、补充说明
“牛衣”原指贫苦人家用草或麻编织的粗布衣服,用来御寒。在古时,“牛衣”也常作为贫贱的象征。王章在落魄时,与妻子披着“牛衣”,在寒冷中相对哭泣,因此后人将此情景称为“牛衣对泣”。
这一典故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悲情与坚韧,也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在今天,“牛衣对泣”虽然不再常用,但其背后的情感内涵依然值得人们深思与珍惜。
通过了解“牛衣对泣”的出处和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底蕴,也能在现代生活中更加珍视彼此之间的感情与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