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安全公约12条】为了保障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园安全,学校与家长应共同制定并遵守一套基本的安全行为规范。以下是“小学安全公约12条”的总结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安全公约
1. 遵守校规校纪:按时到校、不迟到早退,服从老师管理。
2. 课间活动有序:不在走廊、楼梯等危险区域追逐打闹。
3. 上下楼梯靠右行:避免拥挤碰撞,确保通行安全。
4. 不携带危险物品:如刀具、火源、易燃易爆品等进入校园。
5.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过期、变质食品,饭前便后洗手。
6. 预防溺水事故:不到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或玩耍。
7. 交通安全牢记心:走人行道,过马路看红绿灯,不乘坐非法营运车辆。
8. 防火防电常识:不玩火、不乱拉电线,遇到火灾冷静应对。
9. 防范意外伤害:体育课按要求穿戴装备,不做危险动作。
10. 网络使用规范:不浏览不良信息,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
11. 遇事及时求助:遇到困难或危险时,第一时间向老师或家长报告。
12. 团结互助精神: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不欺凌、不孤立他人。
二、小学安全公约12条一览表
序号 | 安全公约内容 |
1 | 遵守校规校纪 |
2 | 课间活动有序 |
3 | 上下楼梯靠右行 |
4 | 不携带危险物品 |
5 | 注意饮食卫生 |
6 | 预防溺水事故 |
7 | 交通安全牢记心 |
8 | 防火防电常识 |
9 | 防范意外伤害 |
10 | 网络使用规范 |
11 | 遇事及时求助 |
12 | 团结互助精神 |
通过落实这12条安全公约,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