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端淑的资料】彭端淑(1715—1779),字乐吾,号仪庵,四川丹棱人,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他是“蜀中三才子”之一,与张问陶、李调元齐名,是清代巴蜀地区文学发展的重要人物。彭端淑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成就突出,还以散文和哲学思想著称,尤其在《为学》一文中,以其朴实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彭端淑自幼聪慧,勤奋好学,早年便以文才闻名乡里。他曾在成都锦江书院求学,后考取进士,步入仕途。虽然官职不高,但他始终关注民生,重视教育,主张“为学贵有恒”,强调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
彭端淑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性。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生感悟,文章则注重说理和劝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其代表作包括《为学》《题画》《秋夜感怀》等。
彭端淑生平及主要作品简表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彭端淑 |
字 | 乐吾 |
号 | 仪庵 |
出生年份 | 1715年 |
去世年份 | 1779年 |
籍贯 | 四川丹棱 |
职业 | 文学家、诗人、学者 |
代表作品 | 《为学》《题画》《秋夜感怀》 |
文学风格 | 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
主要思想 | 强调“为学贵有恒”,提倡勤奋学习 |
地位 | “蜀中三才子”之一,清代巴蜀文学代表人物 |
彭端淑一生虽不显赫于官场,但其文学成就和思想影响深远。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也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为学》一文,至今仍被广泛引用,作为激励人们勤奋学习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