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焉置土石焉出自哪里】一、
“且焉置土石焉”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著名寓言故事《愚公移山》。该故事最早见于《列子·汤问》,是先秦时期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之一。文章通过讲述愚公带领子孙坚持不懈挖山开路,最终感动天帝派神将山移走的故事,表达了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精神。
其中,“且焉置土石焉”是愚公在面对他人质疑时所说的一句话,意思是:“(我们)把土石放到哪里呢?”这句话不仅体现了愚公的坚定信念,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面对自然挑战时的智慧与勇气。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句话的出处和背景,以下是以表格形式整理的相关信息: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句子 | 且焉置土石焉 |
出处 | 《列子·汤问》 |
作者 | 列子(战国时期道家思想家) |
出处原文 |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
句意 | “(我们)把土石放到哪里呢?” |
意义 | 表达了愚公面对困难时的坚定决心与乐观精神 |
文化影响 | 成为中华文化中“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的象征 |
三、结语
“且焉置土石焉”不仅是《愚公移山》中的经典语句,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坚韧精神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只要持之以恒,终能克服一切障碍。这一故事至今仍被广泛引用,激励着无数人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