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妆淡抹总相宜出自哪首古诗】“浓妆淡抹总相宜”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常被用来形容事物在不同状态下都能展现出独特的美感。那么,这句话究竟出自哪首古诗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一、诗句出处总结
“浓妆淡抹总相宜”出自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中的第二首。原诗如下: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是苏轼在杭州任职期间所作,描绘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不同美景,并以“西子”比喻西湖,表达了对西湖景色的赞美之情。
其中,“淡妆浓抹总相宜”一句,意指无论是淡雅的妆容还是浓艳的打扮,都同样美丽,引申为无论何种状态,皆有其独特之美。
二、相关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诗句 | 浓妆淡抹总相宜 |
出处 |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
作者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
朝代 | 北宋 |
诗题全称 |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
诗歌主题 | 赞美西湖美景,抒发对自然的热爱 |
诗句含义 | 无论浓妆还是淡抹,都同样美丽,象征美的多样性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或景物在不同状态下的美感 |
三、延伸理解
“浓妆淡抹总相宜”不仅在诗词中被使用,也广泛应用于现代语境中。例如,在形容一个人的气质时,可以说“她无论穿得简约还是华丽,都一样迷人”,这正是该句的现代演绎。
此外,该句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庸之道”的审美观,强调在变化中保持和谐与美感。
四、结语
“浓妆淡抹总相宜”虽仅一句,却蕴含深远的文化意义。它不仅出自苏轼笔下,更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美的经典表达之一。了解其出处与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古典诗词的魅力。
如您对苏轼的其他作品感兴趣,也可以进一步探索他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感受这位文豪的卓越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