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杀晋鄙原文及翻译】一、总结
“信陵君杀晋鄙”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讲述了战国时期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为救赵国,假传王命,击杀魏国将领晋鄙,夺取兵权,率军救援赵国的故事。这一事件体现了信陵君的智勇与忠义,也反映了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
本文将通过原文和翻译的方式,对“信陵君杀晋鄙”的故事进行梳理,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便于理解与记忆。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围邯郸,赵急,求救于魏。 |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国包围了邯郸,赵国形势危急,向魏国求救。 |
信陵君使人谓魏王曰:“秦攻赵,非直欲取其地,亦欲灭赵。赵亡,魏即次之矣。” | 信陵君派人对魏王说:“秦国攻打赵国,不只是想夺取土地,更是想要灭亡赵国。赵国灭亡后,下一个就是魏国了。” |
王不听。信陵君乃阴遣朱亥,使持金千斤,以谢侯生。 | 魏王没有听从。信陵君于是暗中派朱亥带着千斤黄金去感谢侯生。 |
侯生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往请之。” | 侯生说:“我有个朋友在市场做屠夫,希望能去请他来。” |
信陵君遂往,立厩中。 | 信陵君于是前往,站在马厩中等待。 |
侯生曰:“吾所以待公子者,非敢望报也。今公子有急,故来相送。” | 侯生说:“我之所以对待公子,不是为了期望回报。现在公子有难,所以我来送你。” |
信陵君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岂特此哉?愿闻其言。” | 信陵君说:“我对待侯生,岂止是这一点?希望听听你的意见。” |
侯生曰:“公子所以得天下士者,以能下人也。今公子虽贤,而自恃其才,轻视宾客,故士多去之。今公子若能屈身,以礼待之,则士必归。” | 侯生说:“公子之所以能获得天下士人,是因为能够谦逊待人。现在公子虽然贤能,但自负才能,轻视宾客,所以士人大多离去。如果公子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士人必定会归附。” |
信陵君再拜,受教。 | 信陵君再次行礼,接受了他的建议。 |
于是,信陵君与侯生俱至大梁,谋劫王命,夺晋鄙兵。 | 于是,信陵君与侯生一同来到大梁,谋划劫持王命,夺取晋鄙的兵权。 |
信陵君乃矫王命,杀晋鄙,夺其兵。 | 信陵君假借王命,杀了晋鄙,夺取了兵权。 |
信陵君遂将魏军,救赵。 | 信陵君于是率领魏军,前去救援赵国。 |
三、总结分析
信陵君杀晋鄙这一事件,展现了他在危难之际果断行动、敢于抗命的精神。他不仅具备政治智慧,还深得人心,最终成功解救赵国,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的仁义之士。
该事件也反映出当时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士人阶层在政治中的重要作用。信陵君的行为虽然违背了君主命令,但从大局出发,赢得了后世的高度评价。
如需进一步了解信陵君的其他事迹或相关历史背景,可继续查阅《史记》或其他战国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