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不及防是啥意思】“猝不及防”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常用于描述某些突发事件发生得非常突然,让人毫无准备,无法及时反应。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尤其在新闻、影视作品或个人经历中,用来形容意外情况的发生。
一、词语解析
词义:
“猝”意为突然、出乎意料;“不及防”指的是来不及防范或应对。合起来,“猝不及防”就是指事情发生得太突然,让人来不及做出反应。
出处:
该成语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其言虽未尽,而事理已明,卒然不备,猝不及防。”后来逐渐演变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表达。
用法:
通常用于描述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突发状况等,强调事件发生的迅速和不可预测性。
二、常见用法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自然灾害 | 暴雨来得猝不及防,导致城市内涝严重。 |
交通事故 | 一辆汽车从路口冲出来,司机猝不及防,撞上了路边的护栏。 |
健康问题 | 老人突发心脏病,家人猝不及防,急忙送医。 |
工作/生活 | 上级临时开会,大家猝不及防,没有提前准备材料。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突如其来、措手不及、出其不意 |
反义词 | 有备无患、早有准备、胸有成竹 |
四、总结
“猝不及防”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事情发生得过于突然,让人来不及应对。它不仅在书面语中常见,在口语中也经常被使用。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意外”的概念。
通过表格形式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掌握它的定义、用法及相关词汇,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