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仁得仁的下一句是什么】“求仁得仁”是一句出自《论语》的经典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追求仁德,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那么,“求仁得仁”的下一句是什么呢?下面我们通过总结和表格的形式,为大家详细解答。
一、成语来源与含义
“求仁得仁”出自《论语·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但更常见的是在后世引用中,人们将“求仁得仁”作为一个独立的成语使用,意指一个人追求仁爱之道,最终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需要注意的是,“求仁得仁”本身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是由“求仁”和“得仁”两个部分组成,表示一种因果关系。
二、是否有一个固定的“下一句”
从严格的古文角度来看,并没有明确的“下一句”之说。因为“求仁得仁”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是一个成语或短语,表达的是一个人追求仁德并最终得到仁德的结果。
但在一些现代文章或演讲中,为了表达完整的意思,有时会加上类似“安贫乐道”“心安理得”等词语作为补充,但这并非出自原典。
三、常见搭配与延伸解释
成语/短语 | 含义说明 | 来源/出处 |
求仁得仁 | 追求仁德,最终得到仁德 | 《论语》相关思想 |
安贫乐道 | 虽然贫穷,但仍以道德为乐 | 《论语》 |
心安理得 | 内心安宁,行为合乎道理 | 出自《孟子》 |
得其所哉 | 得到合适的位置或归宿 | 出自《左传》 |
四、总结
“求仁得仁”是儒家思想中强调个人修养与道德追求的重要表达。虽然它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下一句”,但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语境添加如“安贫乐道”“心安理得”等词,使语义更加完整。
因此,若要回答“求仁得仁的下一句是什么”,可以理解为:没有标准答案,但根据语境可搭配“安贫乐道”“心安理得”等表达。
注: 本文内容基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整理,旨在提供准确、易懂的信息,避免AI生成内容的重复性与机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