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攲枕的意思】“攲枕”是一个较为文雅的词语,常见于古诗词或古典文学作品中。它字面意思是“斜靠在枕头上的状态”,常用来描绘人因情绪波动、思念、疲惫或沉思而躺卧床上的情景。此词不仅具有画面感,还蕴含着一种细腻的情感表达。
一、
“攲枕”是古代汉语中一个富有意境的词语,多用于描写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和身体姿态。它通常出现在诗词中,用来表现忧愁、孤独、思念或沉思的情绪。通过“攲枕”这一动作,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情感的细腻刻画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常见用法 | 文化背景 | 情感色彩 |
攲枕 | qī zhěn | 斜靠在枕头上的状态 | 多用于诗词中 | 古代文人常用词汇 | 悲伤、孤独、沉思、忧郁 |
三、举例说明
例如,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虽未直接使用“攲枕”,但诗中所描绘的夜晚独处、思绪万千的状态,与“攲枕”的意境极为相似。
又如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其中“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也表现出一种孤寂与沉思,与“攲枕”所传达的情绪相呼应。
四、结语
“攲枕”虽非现代常用词,但在古典文学中具有独特的美感和情感深度。它不仅是动作的描写,更是情感的象征。了解这一词语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