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是啥意思】“象牙塔”这个词,听起来似乎和建筑有关,但实际上它更多是一个比喻性的表达。在日常生活中,“象牙塔”常用来形容一些脱离现实、理想化或过于纯粹的环境或人。那么,具体来说,“象牙塔”到底是什么意思?它的来源和用法又有哪些呢?
下面我们将从定义、来源、使用场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象牙塔”最初源于法国作家斯蒂芬·马拉美的一首诗《牧神的午后》,原意是指一座由象牙建造的高塔,象征着纯洁、高贵与理想化的世界。后来,这个词被引申为一种脱离现实、只关注理论或理想状态的环境或思想方式。
在现代语境中,“象牙塔”常用于批评那些不接地气、过于理想化、不关心现实问题的人或群体。比如,一些学者或学生可能被认为生活在“象牙塔”中,只专注于学术研究而不关注社会实际问题。
此外,“象牙塔”也可以指代某些封闭、独立的环境,如大学校园、研究机构等,这些地方相对独立于外界,容易形成一种“与世隔绝”的氛围。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象牙塔 |
英文名称 | Ivory Tower |
出处 | 法国诗人斯蒂芬·马拉美的诗《牧神的午后》 |
原意 | 由象牙建造的高塔,象征纯洁、高贵、理想化 |
引申义 | 脱离现实、理想化、不接地气的环境或思想 |
使用场景 | 批评学者、学生、机构等过于理想化、不关注现实 |
常见搭配 | “生活在象牙塔中”、“象牙塔式思维” |
同义词 | 理想化世界、脱离现实、孤芳自赏 |
反义词 | 现实主义、接地气、务实 |
适用对象 | 学者、学生、研究机构、理想主义者等 |
三、结语
“象牙塔”不仅仅是一个词语,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理想的同时,也要关注现实、脚踏实地。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日常生活,保持与现实的联系,才能真正实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