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危行是什么意思】“危言危行”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说话正直、行为端正,即使面对困难或压力也不轻易妥协。这个成语表面上看似乎带有“危险”的意味,但实际上强调的是正直、坚定的品格。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危言 | 指正直、不避讳的言论,有时也指直言不讳、敢于批评 |
危行 | 指正直、坚定的行为,不随波逐流,坚持原则 |
因此,“危言危行”整体意思是: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强调一种坚守道义、不畏强权的精神。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最早见于《论语·宪问》:“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言而逊行。’” |
用法 | 多用于赞美他人的正直、勇敢和坚定,也可用于自勉 |
近义词 | 言行一致、刚正不阿、正直无私 |
反义词 | 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口是心非 |
三、实际应用举例
场景 | 示例 |
工作场合 | 他在公司面临不公时,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可谓“危言危行”。 |
历史人物 | 古代忠臣如魏征,因敢于进谏,被后人称为“危言危行”的典范。 |
日常生活 | 朋友在面对谣言时,选择不随声附和,而是理性分析,体现了“危言危行”。 |
四、总结
“危言危行”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危险”,而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复杂环境时,仍能保持正直、坚定的态度,既敢说真话,又敢做实事。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中尤为可贵,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结语:
“危言危行”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代表着对真理的坚持和对正义的维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努力做到言行一致,不为外界压力所动摇,做一个真正有担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