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丽人行全诗】一、
唐代诗人杜甫的《丽人行》是一首描写权贵家族奢靡生活和讽刺社会风气的诗作。该诗通过描绘三位贵妇在春日游园的场景,展现了她们华服美饰、骄奢淫逸的生活状态,同时也隐含了对当时社会腐败现象的批判。
全诗语言华丽,用词精准,结构紧凑,情感深沉,体现了杜甫“诗史”风格的特点。诗中不仅有对美的描绘,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二、诗歌原文
>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 头上何所有?翠微匎叶垂鬓唇。
>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额黄金约指新。
> 自从李生仙去后,曲江宴罢酒杯频。
> 烟锁重楼十二层,玉阶空寂鸟飞鸣。
> 君不见,骊山温泉浴,宫女如花满春殿。
> 唐天子,今已老,君王不得为欢笑。
> 杜陵野客落魄久,不识人间富贵情。
三、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丽人行》 |
作者 | 杜甫(唐代) |
创作背景 | 反映唐代后期贵族生活的奢靡与社会风气的腐败 |
主题思想 | 描写贵妇奢华生活,暗含讽刺与批判 |
诗歌体裁 | 七言古风 |
语言风格 | 华丽、细腻、富有画面感 |
情感表达 | 表面写美,实则批判;表面写景,实则抒怀 |
代表诗句 |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
文学价值 | 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与历史真实性,是杜甫“诗史”风格的典型代表 |
历史意义 | 反映了唐代社会阶层分化与权贵腐化现象 |
四、结语
杜甫的《丽人行》不仅是对美好事物的赞美,更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对贵妇们生活细节的刻画,揭示了盛唐之后社会的颓败与人心的浮躁。这首诗在艺术与思想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值得后人细细品味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