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踌躇满志什么意思】“踌躇满志”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未来的计划或目标充满信心和期待。这个成语虽然字面上看似矛盾(“踌躇”与“满志”),但其实际含义却非常明确,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和表达力。
一、成语解析
- 词义:指人对即将实现的目标或计划充满信心和期望,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 出处:最早见于《左传·宣公二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后在文学作品中逐渐演变为“踌躇满志”的用法。
- 结构分析:
- “踌躇”:原意是犹豫不决,但在成语中引申为“满怀信心地等待时机”。
- “满志”:表示内心充满志向和抱负。
- 感情色彩:褒义,带有积极、乐观的意味。
二、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职场晋升 | 他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提拔,踌躇满志地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
学术研究 | 她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充满信心,踌躇满志地准备发表论文。 |
创业初期 | 创业者面对市场机遇,踌躇满志,信心百倍。 |
个人成长 | 面对人生的新阶段,他踌躇满志,对未来充满期待。 |
三、常见误用
误用情况 | 正确用法 | 解释 |
用“踌躇满志”形容犹豫不决 | 应用“举棋不定”或“优柔寡断” | 成语强调的是自信而非犹豫 |
用作贬义 | 应用“自以为是”或“得意忘形” | 成语本身为褒义,不应滥用 |
与“踌躇不前”混淆 | 两者含义相反 | “踌躇不前”是消极状态,“踌躇满志”是积极状态 |
四、总结
“踌躇满志”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适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面对未来时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和积极心态。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自信,也传达了对成功的渴望和期待。在写作和日常交流中,恰当使用该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成语 | 踌躇满志 |
拼音 | chóu chú mǎn zhì |
释义 | 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
出处 | 《左传》等古籍 |
用法 | 褒义,多用于正面描写 |
近义词 | 志在必得、信心十足 |
反义词 | 优柔寡断、心灰意冷 |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拓展阅读,可参考《现代汉语词典》或《成语故事》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