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送别的古诗】“易水送别”是古代诗词中一个极具情感色彩的题材,常用于表达离别之情、壮志未酬的感慨以及对友人或故土的深切思念。这一主题在唐诗宋词中尤为常见,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唐代诗人骆宾王所作的《于易水送人》。
一、
“易水送别”源于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易水河畔的送别场景成为后世文人寄托情感的重要意象。历代诗人借易水之名,抒发对人生离别的感伤、对国家命运的忧思,以及对英雄气概的赞美。
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以简练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易水边送别的悲壮氛围,成为“易水送别”题材中的经典之作。其他如李白、杜甫等也曾在诗中提到易水,但多为借景抒情,并未形成专门的“易水送别”诗篇。
二、表格:易水送别相关古诗及内容简要
诗名 | 作者 | 朝代 | 内容简述 | 主题 |
《于易水送人》 | 骆宾王 | 唐代 |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 离别与历史的感慨 |
《易水歌》 | 荆轲(传说) | 战国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英雄牺牲与悲壮离别 |
《易水怀古》 | 李白 | 唐代 | “荆卿本其性,轻生一何愚!愿得斩马剑,先将献天子。” | 怀古咏史,抒发壮志难酬 |
《送别》 | 杜甫 | 唐代 |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 送别之情,含蓄深远 |
《易水行》 | 白居易 | 唐代 | “易水千年后,至今流不尽。” | 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
三、结语
“易水送别”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古人对离别、忠诚、理想与命运的深刻思考。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以其简洁有力的语言,成为这一题材的代表作。后世文人虽多有借用,但大多未能超越其意境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