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是什么时候】“入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冬季的开始。在中国传统历法中,“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左右。不过,由于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较大,因此“入冬”的具体时间在各地有所不同。
一、什么是“入冬”?
“入冬”指的是进入冬季的开始,主要依据是气温的变化和自然现象的转变。在气象学上,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10℃,即可判定为入冬。而在传统节气中,“立冬”是冬季的起点,一般在公历11月7日或8日。
二、入冬的时间标准
标准类型 | 定义 | 时间范围 |
节气入冬 | 以“立冬”为标志 | 每年11月7日或8日 |
气象入冬 | 连续5天平均气温≤10℃ | 不固定,因地区而异 |
民间入冬 | 观察自然现象(如落叶、霜冻等) | 无固定日期 |
三、不同地区的入冬时间
地区 | 典型入冬时间 | 备注 |
北京 | 11月中下旬 | 常见于11月15日前后 |
上海 | 12月初 | 受海洋影响,入冬较晚 |
广州 | 12月中下旬 | 冬季不明显,常被称为“秋末” |
哈尔滨 | 10月下旬 | 高纬度地区,入冬早 |
成都 | 11月中下旬 | 气候温和,入冬较晚 |
四、入冬的意义
入冬不仅是季节的更替,也对农业、生活和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农民需要根据天气变化调整种植计划,城市居民则要准备御寒衣物,同时注意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五、小结
“入冬”是一个既符合传统节气又结合现代气象标准的概念。虽然“立冬”是官方的入冬节点,但实际入冬时间因地区而异。了解当地的入冬时间,有助于更好地安排生活与工作。
总结:
“入冬”通常在每年11月7日或8日左右,但具体时间因地区和气候条件而异。了解本地的入冬时间,有助于提前做好应对措施,迎接寒冷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