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原文及翻译】一、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长安秋望》。这句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通过“征雁”、“无蝉”等意象表现季节的变化,同时“百尺楼台水接天”则展现出高远开阔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与内心的感慨。
本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李商隐写景抒情的代表作之一。以下将提供原文、译文以及诗句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特色。
二、原文及翻译表格
诗句 | 原文 | 翻译 |
第一句 | 初闻征雁已无蝉 | 刚刚听到南飞的大雁,已听不到蝉的鸣叫 |
第二句 | 百尺楼台水接天 | 高高的楼台与水面相接,仿佛与天空相连 |
后两句(补充) | 楼倚霜风秋色晚,雁过寒芦影自斜 | 楼阁依着冷风和渐晚的秋色,大雁飞过寒冷的芦苇,影子独自倾斜 |
三、诗句解析
1. “初闻征雁已无蝉”
这句诗以“征雁”点明时节为秋季,而“无蝉”则进一步说明夏天已经过去,蝉声不再,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
2. “百尺楼台水接天”
描绘的是一个高耸的楼台,与水面相连,仿佛通向天际。此句不仅展现了视觉上的壮阔,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广阔胸怀与孤独感。
3. 整体意境
全诗通过秋日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以及对人生、时光的深刻思考。画面清冷而悠远,情感含蓄而深沉。
四、结语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是李商隐笔下极具画面感与意境美的诗句。它不仅是对秋景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诗人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心境开阔的情感状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体会。
如需更多关于李商隐诗歌的解析或相关作品推荐,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