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城东起什么西至什么】一、
明长城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之一,始建于明朝,是历代长城修建的集大成者。明长城的修建历时较长,规模宏大,结构坚固,被誉为“万里长城”。其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超过6000公里,横跨中国北方多个省份,是古代抵御外敌的重要屏障。
明长城不仅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它见证了中国古代边疆防御体系的发展,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状况,同时也成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长城名称 | 明长城(简称“万里长城”) |
建造时期 | 明朝(1368年—1644年) |
东起地点 | 山海关(河北省秦皇岛市) |
西至地点 | 嘉峪关(甘肃省嘉峪关市) |
全长 | 约6000公里 |
沿线省份 | 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等 |
建筑特点 | 石砌、砖砌为主,设有烽火台、关隘、敌楼等 |
历史意义 | 抵御外敌、巩固边防、促进文化交流 |
三、结语
明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毅力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遗产。了解明长城的起点与终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的边疆战略和历史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