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挫折侵犯假说】挫折侵犯假说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用于解释人们在遭遇挫折后可能产生的攻击性行为。该理论由约翰·多拉德(John Dollard)等人于1939年提出,是社会心理学早期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
一、
挫折侵犯假说认为,当个体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受到阻碍或失败时,会产生一种情绪上的挫败感,这种情绪可能导致其对他人或环境产生攻击性行为。换句话说,挫折会引发侵犯行为。
该假说的核心观点是:挫折 → 情绪反应(愤怒、不满) → 攻击行为。不过,后来的研究也指出,侵犯行为并非总是直接由挫折引起,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个人性格、文化背景、情境因素等。
此外,该假说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修正,例如强调侵犯行为不一定完全由挫折导致,还可能受到其他动机的驱动。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理论名称 | 挫折侵犯假说 |
提出者 | 约翰·多拉德(John Dollard)等(1939年) |
核心观点 | 挫折会导致侵犯行为 |
基本逻辑 | 挫折 → 情绪反应(如愤怒) → 攻击行为 |
主要影响因素 | 个体情绪状态、社会文化、情境环境、人格特质 |
适用范围 | 解释人类在受阻后的攻击性行为,尤其适用于心理和行为研究 |
局限性 | 并非所有挫折都会导致侵犯行为;侵犯行为也可能由其他动机引发 |
后续发展 | 后续研究补充了“侵犯行为不一定由挫折直接引起”的观点 |
三、结语
挫折侵犯假说为理解人类行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尤其是在分析情绪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该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仍然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基础之一,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人在面对困难时的心理反应与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