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子骞的简介】闵子骞,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弟子中“七十二贤”之一,以孝行著称。他出身贫寒,但品德高尚,尤其以“芦衣顺母”的故事流传后世,成为古代孝道的典范。闵子骞一生淡泊名利,重视道德修养,在儒家思想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闵子骞简介总结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闵损(字子骞) |
生卒年 | 公元前536年-? |
籍贯 | 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新泰) |
身份 | 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 |
特点 | 孝行感人、德行高尚、淡泊名利 |
代表事迹 | “芦衣顺母”、“不仕大夫” |
影响 | 儒家孝道文化的代表人物,影响后世道德教育 |
闵子骞的故事与精神
闵子骞自幼丧母,父亲续娶,继母对他苛待,常让他穿旧衣。一次寒冬,闵子骞为父驾车,因衣薄而冻得发抖。父亲见状责备他,他却说:“母在,衣薄;母不在,衣厚。”后来父亲得知真相,悔恨不已,将继母赶走。此事被传为“芦衣顺母”,成为孝道的典范。
闵子骞虽有才德,但拒绝出仕为官,认为“君子当以德服人,非以位显”。他一生安贫乐道,注重修身养性,深受孔子赞赏。孔子曾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兄弟之言。”可见其德行之高。
总结
闵子骞作为孔子门下弟子,不仅以孝行闻名,更以谦逊、仁爱、重德的精神影响了后世。他的故事不仅是古代孝道的象征,也是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的体现。今天,闵子骞的形象依然激励着人们重视家庭伦理、追求内在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