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莫逆于心造句子】“莫逆于心”是一个出自《庄子·大宗师》的成语,意思是彼此心意相通、毫无隔阂。常用来形容朋友之间或人与人之间非常默契、理解与信任的关系。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多用于文学创作、情感表达或人际关系的描述。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莫逆于心”这一词语,以下是对该成语的总结及相关例句整理:
一、成语总结
词语 | 莫逆于心 |
出处 | 《庄子·大宗师》 |
含义 | 彼此心意相通,毫无隔阂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默契、信任和理解 |
情感色彩 | 正面、温暖、真诚 |
常见搭配 | 朋友之间、知己之间、心灵相通 |
二、造句示例
句子 | 释义 |
他们虽然从未谋面,但通过书信往来,早已莫逆于心。 | 表达两人虽未见面,但心灵上已非常了解和信任。 |
在困难时刻,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做到莫逆于心。 | 强调真挚友情中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
他和导师之间有着莫逆于心的信任,因此能毫无保留地交流想法。 | 描述师生之间高度的信任关系。 |
真正的知己,往往不需要太多言语,就能达到莫逆于心。 | 表现默契的友情无需多言即可理解。 |
这对搭档合作多年,早已莫逆于心,配合得非常默契。 | 用于描述工作伙伴之间的高度协作与信任。 |
三、使用建议
1. 语境选择:适合用于描写友情、爱情、师徒关系等亲密的人际互动。
2. 避免滥用:不宜用于泛泛而谈的普通关系,否则可能显得夸张或不真实。
3. 搭配恰当:可与“信任”、“默契”、“理解”等词搭配使用,增强表达效果。
总之,“莫逆于心”是一种充满温情和深度的表达方式,适用于需要传达深厚情感或高度理解的场合。在写作中适当使用,可以提升语言的感染力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