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不知耻是什吗意思】“恬不知耻”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做了不光彩、不道德的事情后,仍然毫无羞愧之心,甚至表现得理所当然、心安理得。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多用于批评那些行为卑劣却不知悔改的人。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恬 | 安然、平静 |
不知 | 没有意识到 |
耻 | 羞耻、耻辱 |
整体意思 | 指人做了坏事,却毫无羞耻之心,依然安然自得 |
二、成语来源
“恬不知耻”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项王笑曰:‘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吾为汝言之,汝若不听,吾亦无言。’……项王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汝言之,汝若不听,吾亦无言。’……”
虽然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恬不知耻”,但其精神与该成语的含义相契合。后来在文学作品和日常用语中,“恬不知耻”逐渐成为固定表达,形容某些人面对错误或丑行时的无动于衷。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举例 |
批评他人行为 | 他偷了别人的钱,还恬不知耻地炫耀。 |
描述社会现象 | 那些贪污受贿的官员,居然还能恬不知耻地坐在台上。 |
文学作品中 | 小说中描写反派角色时常用此词来形容其道德沦丧。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厚颜无耻、不知廉耻、脸皮厚 |
反义词 | 知耻后勇、羞愧难当、自惭形秽 |
五、使用注意
- “恬不知耻”语气强烈,使用时需根据场合判断是否合适。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不当可能引发误解或显得过于刻薄。
总结
“恬不知耻”是一个具有强烈贬义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做了不道德的事却毫无羞耻感的人。它不仅体现了对行为的否定,也反映了对人性底线的批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避免使用此类词语来侮辱他人,而是以更理性、客观的方式表达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