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襟危坐的意思】“正襟危坐”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端正、严肃地坐着的姿势。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在文学作品中也常用来表现人物的庄重或拘谨状态。
一、成语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正襟危坐 |
拼音 | zhèng jīn wēi zuò |
出处 | 出自《汉书·王莽传》:“其言正襟危坐,若有所思。” |
本义 | 整理衣襟,端正地坐着,形容态度严肃、庄重 |
引申义 | 表示人神情严肃、举止端庄,有时也带有一点拘谨或不自然的意味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描写人在正式场合、严肃环境中的坐姿或精神状态 |
二、详细解释
“正襟”指的是整理衣襟,使其端正;“危坐”则是指正身而坐,不歪不斜。整体意思是:整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这个动作通常出现在正式场合,如会议、演讲、考试等,表示对场合的尊重和自身的严谨态度。
在现代汉语中,“正襟危坐”更多是作为一种形象化的表达,用来形容一个人神情严肃、态度认真,甚至略带拘谨的状态。有时候,它也可以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比如形容某人过于拘泥于形式,显得不够自然。
三、例句解析
1. 他一进会议室就正襟危坐,仿佛在准备一场重要的谈判。
→ 这里用“正襟危坐”表现了他对会议的重视和严肃的态度。
2. 她坐在那里正襟危坐,让人感觉有些紧张。
→ 表达了她的端庄和拘谨,可能让周围的人感到压力。
3. 老师走进教室时,学生们都正襟危坐,等待上课开始。
→ 展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课堂的正式氛围。
四、常见误用与注意点
- “正襟危坐”强调的是“坐”的姿态,而非“站”或“走”,不能随意替换。
- 它更适用于正式或庄重的场合,不适合用于轻松或随意的场景。
- 不宜用于形容“躺”或“靠”等不端正的姿势。
五、小结
“正襟危坐”是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成语,既表达了对场合的尊重,也反映了个人的精神状态。在使用时,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是否恰当,避免误解或误用。
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展示,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正襟危坐”的含义及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