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与家君期日中的意思】“君与家君期日中”出自《世说新语·方正》篇,是古代文言文中的一句话。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您和我的父亲约定在中午见面。”其中,“君”是对对方的尊称,“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期”是约定、约定时间,“日中”即中午。
这句话背后还有一段小故事: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在中午见面。友人没有按时到达,陈太丘便离开了。后来友人到来,看到陈太丘的儿子元方(陈纪)在门口,便问:“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没来,他就先走了。”友人听了非常惭愧,想下车拉住元方,但元方却说:“君子以信为本,您不守时,这是失礼;我父亲不等您,这是守信。”这段话体现了古人对诚信和礼仪的重视。
2. 直接用原标题“君与家君期日中的意思”生成一篇原创的优质内容(加表格形式)
一、文章内容(降低AI率,采用口语化表达)
这句话“君与家君期日中”,听起来有点古风,其实它来自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简单来说,就是有人和他父亲约好中午见面,结果那个人没来,于是他父亲就先走了。这个故事虽然短,但讲的是做人要守信用,不能失信于人。
在古代,人们非常看重“信”这个字,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所以,当那位朋友迟到后,元方并没有一味地原谅他,而是直接指出他的不对,这也说明了当时社会对诚信的高度重视。
我们今天读这个故事,不只是为了了解古代的语言,更是从中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比如,我们要学会守时,尊重别人的时间,也尊重自己的承诺。
二、 + 表格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世说新语·方正》 |
原文 | 君与家君期日中 |
字面意思 | 您和我的父亲约定在中午见面 |
人物 | 元方(陈纪)、友人、陈太丘(元方的父亲) |
故事背景 | 陈太丘与友人约好中午见面,友人未至,陈太丘先行离开 |
元方回应 |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主题思想 | 强调诚信与礼仪的重要性 |
现代启示 | 守时、守信、尊重他人 |
三、结语
“君与家君期日中”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对话,它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对于“信”的重视,也能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是否符合这些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