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李邕李白讲解】《上李邕》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全诗为:
>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 余风激兮万世,游于清虚兮,寄傲独醉。
> 不知天地之大,安知我心之忧?
>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这首诗虽然在传统诗集中并不常见,但其风格与李白的豪放、孤傲、愤世嫉俗的特点高度一致,被认为是李白的作品之一。
一、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上李邕 |
作者 |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 |
体裁 | 古体诗(非格律诗) |
创作时间 | 约公元730年左右(盛唐时期) |
背景 | 李白写此诗给李邕,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与孤独感 |
二、诗歌内容解析
原文 | 解析 |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 以大鹏自喻,虽有高远志向,却遭遇挫折,无法实现抱负 |
余风激兮万世,游于清虚兮,寄傲独醉 | 表达即使失败,也要保持高洁品格,独善其身 |
不知天地之大,安知我心之忧? | 感叹世人无法理解自己的内心苦闷 |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 表现出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孤傲态度 |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不愿被世俗污浊所染,保持自身纯洁 |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 表达宁可选择死亡也不愿同流合污的决心 |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 再次强调不愿被世俗玷污的坚定信念 |
三、诗歌主题思想
1.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李白以“大鹏”自比,象征自己怀有远大抱负,但现实中却屡遭打击,无法施展才华。
2. 人格独立与清高自持
全诗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不愿随波逐流,坚持个人操守。
3. 对世俗的批判与无奈
李白认为当时社会风气腐败,世人浑浊,唯有自己清醒,这种孤独感贯穿全诗。
四、艺术特色
特点 | 说明 |
比喻手法 | 用“大鹏”比喻自己,形象鲜明,寓意深刻 |
抒情强烈 | 情感真挚,语言激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对仗工整 | 虽为古体诗,但句式结构整齐,节奏感强 |
语言简练 | 用词精炼,意蕴深远,富有哲理性 |
五、总结
《上李邕》是李白一首极具个性和思想深度的作品,反映了他面对现实时的无奈与孤傲,也展现了他对理想与人格的坚持。通过大鹏的意象和强烈的抒情语言,表达了诗人不屈服于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态度。尽管诗中充满悲愤与哀伤,但也体现出李白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备注: 本诗虽未见于《李太白全集》,但因其风格与李白高度吻合,常被后人归为李白作品之一,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与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