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觞的拼音和意思是什么】“滥觞”是一个较为文雅的词语,常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它字面意思是“泛滥的酒杯”,但引申义则更为丰富。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词,下面将从拼音、词义、用法及出处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滥觞”读作 làn shāng,其中“滥”意为“过度、泛滥”,“觞”是古代饮酒的器皿。因此,“滥觞”本义是指酒杯中的酒溢出,后来引申为事物的起源或开端。在现代汉语中,它多用于形容某种现象、文化、思想等的最初阶段或发源地。
该词常见于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古典色彩。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同时,“滥觞”与“滥觞之始”等搭配使用,更能体现其含义。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滥觞 |
拼音 | làn shāng |
注音符号 | ㄌㄢˋ ㄕㄤ |
部首 | 氵(三点水) |
笔画 | 13画 |
词性 | 名词 / 动词(较少见) |
本义 | 酒杯中的酒溢出,比喻过度或泛滥 |
引申义 | 事物的起源、开端、发端 |
常用搭配 | 滥觞之始、文化滥觞、思想滥觞 |
适用领域 | 文学、历史、哲学、语言学 |
使用频率 | 较低,多见于正式或文学语境 |
近义词 | 萌芽、起始、源头 |
反义词 | 繁荣、鼎盛、成熟 |
三、使用示例
- 古代诗词中:“诗之滥觞,始于《诗经》。”
- 历史文章中:“儒家思想滥觞于春秋战国时期。”
- 文化评论中:“中国书法艺术滥觞于商周时期的甲骨文。”
四、结语
“滥觞”虽不常见,但在特定语境下能准确表达“开端”或“起源”的概念。了解其拼音与含义,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文化素养。在日常交流中可谨慎使用,更适合用于写作、学术或文学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