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wry法是什么】Lowry法是一种经典的蛋白质定量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该方法由O.H. Lowry等人于1951年提出,通过与铜离子和酚试剂的反应,产生颜色变化,从而测定蛋白质含量。它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但对某些干扰物质较为敏感。
一、Lowry法的基本原理
Lowry法的核心是基于以下两个主要反应:
1. 双缩脲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中的肽键与铜离子形成紫色络合物。
2. Folin-Ciocalteu反应:加入Folin试剂后,络合物中的铜离子将酚类物质还原,产生蓝色物质,其吸光度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
通过测量660 nm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二、Lowry法的优点与缺点
项目 | 内容 |
优点 | - 灵敏度较高(可检测约1-10 µg/mL) - 操作步骤相对简单 - 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蛋白质样品 |
缺点 | - 易受干扰物质影响(如去垢剂、还原剂、脂类等) - 需要较长时间完成反应 - 不同蛋白质的显色效率可能不同 |
三、Lowry法的操作步骤(简要)
1. 准备标准曲线:使用已知浓度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制备一系列标准溶液。
2. 加试剂:向每个样品管中加入适量的CuSO₄-NaOH溶液,混匀后静置一定时间。
3. 加入Folin试剂:在碱性条件下加入Folin试剂,充分混匀。
4. 显色与测定: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用分光光度计在660 nm处测定吸光度。
5. 计算浓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未知样品中的蛋白质浓度。
四、Lowry法的适用范围
- 蛋白质含量测定
- 生化实验中常规检测
- 细胞裂解液、组织匀浆等样品的蛋白质定量
五、与其他方法的比较
方法 | 灵敏度 | 速度 | 抗干扰能力 | 适用范围 |
Lowry法 | 中等 | 中等 | 较差 | 常规蛋白质检测 |
BCA法 | 高 | 快 | 较好 | 多种蛋白质样品 |
Bradford法 | 高 | 快 | 差 | 简单快速检测 |
总结
Lowry法作为一种经典的蛋白质定量方法,在科研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虽然其对某些干扰物质较为敏感,但在适当的实验条件下,仍能提供准确可靠的蛋白质浓度数据。对于需要精确控制条件的实验,建议结合其他方法进行交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