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足下是什么意思】“始于足下”出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的意思是:任何伟大的事业或成就,都是从最微小、最基础的一步开始的。它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要忽视看似微不足道的起点。
“始于足下”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源自老子的《道德经》。它传达了一个重要的哲理:无论目标多么远大,都必须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这不仅是对行动力的鼓励,也是对耐心和坚持的肯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激励人们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逐步实现理想。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
原文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含义 | 任何伟大的成就都从最基础、最微小的一步开始 |
引申意义 | 鼓励人们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注重积累 |
使用场景 | 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激励语句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鼓励行动力、坚持与规划 |
文化影响 | 成为中华文化中重视实践与积累的重要思想之一 |
通过理解“始于足下”的含义,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无数个微小的努力累积而成。只有从脚下出发,才能走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