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常问答 >

舍本逐末出处于哪里

2025-08-27 23:46:46

问题描述:

舍本逐末出处于哪里,这个怎么操作啊?求手把手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27 23:46:46

舍本逐末出处于哪里】一、

“舍本逐末”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意思是指做事时忽略了主要的问题或根本的解决方法,反而去追求次要的、表面的东西。这个成语在现代常用来批评那些不抓重点、只关注细节的行为。

关于“舍本逐末”的出处,历史上有多种说法,但最常被引用的是《吕氏春秋》中的记载。此外,《战国策》和《韩非子》等先秦典籍中也有类似的表达,说明这一思想在古代就已经广泛流传。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舍本逐末”的出处,以下表格将对不同文献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二、表格:舍本逐末的出处与相关文献

文献名称 出处原文(节选) 内容含义简述 是否为“舍本逐末”直接出处
《吕氏春秋》 “今以民为天,而民所欲者,天之所与也;民所不欲者,天之所恶也。……是故圣人之治,必先正其本。” 强调治理国家应从根本入手,不可忽视基础。 否(间接体现)
《战国策》 “夫攻城野战,功多者主也,而赏不及;守城居民,功少者主也,而赏必加。” 指出不应只重视表面的功绩,而忽略实际贡献。 否(类似思想)
《韩非子》 “夫善为国者,转粟帛于四方,使民无饥,而仓廪实;用兵于边境,使敌不敢侵,而境无患。” 强调治理国家要抓住关键问题,如粮食、边防等。 否(间接体现)
《庄子·齐物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虽未直接使用“舍本逐末”,但表达了不要追求过多琐碎知识的思想。 否(思想相近)
《后汉书》 “夫治国之道,务在安民;安民之术,在于察其疾苦。” 强调治理应以民生为本,不可舍本逐末。 否(间接体现)

三、结论

虽然“舍本逐末”作为一个完整的成语并未在先秦文献中明确出现,但其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吕氏春秋》《战国策》《韩非子》等经典著作中。这些文献都强调了“抓大放小”“重本轻末”的治国理念,与“舍本逐末”的反面含义相呼应。

因此,“舍本逐末”虽无确切的原始出处,但其思想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与政治智慧,是古人对治国理政方式的一种深刻反思。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在现代语境中的应用,可继续阅读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