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齐这个成语什么意思】“伯夷叔齐”是一个出自《史记·伯夷列传》的成语,用来形容两位古代贤人——伯夷和叔齐。他们以高洁的品德、不慕荣利、坚守节操而著称,常被后人用来比喻有气节、有操守、不为世俗所动的人。
一、成语出处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史记·伯夷列传》 |
人物 | 伯夷、叔齐(商朝末年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 |
主要事迹 | 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 |
二、成语含义
项目 | 内容 |
基本意思 | 比喻有高尚品德、不慕权势、坚持原则的人 |
引申义 | 表示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守,即使面临困境也不妥协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赞美他人或自勉,强调精神操守的重要性 |
三、历史背景
伯夷和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的王子。他们因不愿接受父亲传位给弟弟,而选择逃亡。后来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他们拒绝食用周朝的粮食,最终饿死在首阳山。他们的行为被孔子称为“古之贤人”,也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歌颂的对象。
四、成语用法举例
句子 | 解释 |
他一生清贫,不为名利所动,真是伯夷叔齐的典范。 | 赞美他像伯夷叔齐一样有气节。 |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我们更需要伯夷叔齐的精神。 | 强调坚守道德与理想的重要性。 |
五、总结
“伯夷叔齐”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代表了古人对人格尊严和道德操守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虽然环境变化万千,但这种坚守初心、不随波逐流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伯夷叔齐 |
出处 | 《史记·伯夷列传》 |
人物 | 伯夷、叔齐(商朝末年孤竹国王子) |
含义 | 比喻有气节、有操守、不慕荣利之人 |
精神内涵 | 坚守原则、不为世俗所动 |
现代意义 | 鼓励人们保持独立人格和道德信念 |
通过了解“伯夷叔齐”的故事和寓意,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面对现实中的诱惑与挑战时,不忘初心,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