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十三跳是什么意思】“富士康十三跳”是一个网络用语,最早源于2010年富士康(中国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企业)连续发生员工跳楼事件。由于在短短一年内发生了13起类似事件,因此被网友称为“富士康十三跳”。这一说法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引发了社会对富士康工作环境、员工心理压力及企业管理模式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一、
“富士康十三跳”指的是2010年富士康公司连续发生13起员工跳楼事件的现象。这些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工厂高强度工作制度、员工心理健康问题以及企业管理方式的强烈关注。尽管富士康后来采取了一系列改善措施,但这一事件仍成为国内劳动权益与企业社会责任讨论的重要案例。
二、关键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富士康十三跳 |
时间 | 2010年 |
事件性质 | 员工连续跳楼事件 |
数量 | 共13起(具体数字存在争议) |
地点 | 主要发生在中国深圳龙华厂区 |
原因 | 工作强度高、作息不规律、心理压力大、缺乏有效沟通机制等 |
影响 | 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推动企业改善员工福利与管理方式 |
后续措施 | 富士康加强员工关怀、引入心理咨询、调整排班制度等 |
舆论反响 | 网络热议,媒体广泛报道,引发对“996”工作制的讨论 |
三、补充说明
虽然“十三跳”并非官方统计数字,但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富士康员工生存状态的关注。此后,富士康逐步改进管理制度,例如设立员工服务中心、增加休息时间、改善宿舍条件等,试图缓解员工压力。然而,该事件也促使更多人开始思考现代工业体系中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