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无长物的意思】“身无长物”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贫穷,没有多余的财物或资产。这个成语出自《晋书·王恭传》,原本是描述王恭清贫的生活状态,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成语。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身无长物 |
拼音 | shēn wú cháng wù |
出处 | 《晋书·王恭传》 |
含义 | 形容人非常贫穷,没有多余的钱财或物品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生活简朴或经济拮据的人 |
近义词 | 一贫如洗、家徒四壁 |
反义词 | 富可敌国、腰缠万贯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身无长物”最早见于《晋书·王恭传》。王恭是东晋时期的名士,以清廉著称。他虽出身名门,但生活简朴,家中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财物。当时有人问他为何如此清苦,他说:“我只有这身衣服和几本书,除此之外别无长物。”这句话后来被引申为形容人极其贫穷。
随着时间的推移,“身无长物”不再仅仅指物质上的匮乏,有时也用来表达一种淡泊名利、不重物质的精神境界。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描述个人贫困 | 他从小生活在农村,家里身无长物,靠自己努力才考上大学。 |
表达简朴生活 | 老张一生清贫,身无长物,却活得坦然自在。 |
文学作品中 | 小说中描写主人公身无长物,却心怀大志,令人敬佩。 |
四、注意事项
- “身无长物”强调的是“没有多余的东西”,而不是完全没有东西。
- 在现代使用中,可以带有褒义色彩,表示人不追求物质享受。
- 不宜用于形容富人,否则可能产生歧义或误解。
五、总结
“身无长物”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既表达了物质上的匮乏,也隐含了精神上的清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语境灵活使用,既可以形容经济困难,也可以赞美人的节俭与淡泊。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与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