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有儿童挑促织】一、
“知有儿童挑促织”出自唐代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原诗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首诗描绘了秋夜中诗人因思乡而产生的孤寂感,同时通过描写儿童在深夜挑灯捉蟋蟀的情景,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家乡的思念。
该句“知有儿童挑促织”表面上是写儿童玩耍的情景,实则暗含诗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通过这一细节,诗歌营造出一种温馨又略带哀愁的氛围,展现了古诗中常见的“以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二、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唐代诗人叶绍翁《夜书所见》 |
原文诗句 |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诗意解读 | 表面写儿童捉蟋蟀,实则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
情感基调 | 温馨中带有淡淡的哀愁,体现诗人细腻的情感体验。 |
写作手法 | 以景写情,借景抒怀,通过生活细节传达内心情感。 |
文化背景 | 古代农村生活场景,儿童在秋夜活动,反映当时的生活方式与社会风貌。 |
现代意义 | 提醒人们关注自然与童真,感受传统文化中的情感表达方式。 |
三、结语
“知有儿童挑促织”虽是一句简短的诗句,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文化内涵。它不仅展现了古代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童年的深刻联系。通过这样的诗句,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气息,也能从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