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传文言文及翻译】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仅在散文创作上成就斐然,还主持编修了《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为《欧阳修传》的文言原文及其白话翻译,并以总结加表格的形式进行展示。
一、原文:《欧阳修传》(节选)
>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氏教以学。少有大志,好读书,尤喜韩愈文。年十二,能为文章。天圣八年,举进士,调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迁太常博士。庆历四年,知谏院。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皆以直谏被贬,修上疏论救之,坐贬夷陵。后复起,累迁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晚年退居颍州,卒于家。
二、白话翻译:
欧阳修,字永叔,江西庐陵人。四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郑氏亲自教导学习。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喜欢读书,尤其喜爱韩愈的文章。十二岁时就能写文章。天圣八年(1030年),他考中进士,被任命为西京(洛阳)留守推官。景祐元年(1034年),升任太常博士。庆历四年(1044年),担任谏院官员。当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因直言进谏而被贬官,欧阳修上奏章为他们辩护,因此被贬到夷陵。后来重新被启用,多次升迁至翰林学士,参与国家政务。晚年退居颍州,最终在家中去世。
三、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欧阳修 |
字 | 永叔 |
籍贯 | 庐陵(今江西吉安) |
生卒年 | 1007—1072 |
身份 | 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
成就 | 唐宋八大家之一;主编《新唐书》《新五代史》 |
早年经历 | 四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自幼好学 |
科举功名 | 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 |
官职经历 | 知谏院、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等 |
政治立场 | 倡导改革,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因直言被贬 |
晚年生活 | 退居颍州,终老于家 |
文学风格 | 文风平易流畅,注重内容与情感的结合 |
历史评价 | 被誉为“一代文宗”,对宋代文学发展有重要贡献 |
四、结语
欧阳修不仅是北宋文坛的巨匠,更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政治家。他的文章不仅文采斐然,更体现了他对国家、社会的深切关怀。通过《欧阳修传》的记载,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与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