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然若揭的意思和典故】“昭然若揭”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事情非常清楚、明显,像被揭开一样毫无隐藏。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繁,也常见于新闻报道、评论文章中,用来强调某种行为或真相的显而易见。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昭然若揭 |
拼音 | zhāo rán ruò jiē |
释义 | 形容事情非常清楚、明显,像被揭开一样,无法隐藏。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事实、真相、阴谋等明显暴露出来的情况。 |
近义词 | 显而易见、无所遁形、真相大白 |
反义词 | 隐秘莫测、含糊不清、讳莫如深 |
二、成语来源与典故
“昭然若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其言昭然若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某些言论或事实非常明确,就像被揭开一样清晰可见。
不过,更广为人知的出处是宋代文人苏轼的《东坡志林》中的一段话:“事已昭然若揭,何须再问?”这说明“昭然若揭”最初是用来形容事情已经非常清楚,不需要再追问。
后来,“昭然若揭”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广泛用于文学、新闻、评论等领域,用来形容某件事情或某个行为已经暴露无遗,无可否认。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新闻评论 | “该官员的贪污行为早已昭然若揭,却迟迟未被处理。” |
文学作品 | “他的真实意图在谈话中昭然若揭,令人不寒而栗。” |
日常交流 | “你这样隐瞒,岂不是让事情更加昭然若揭?” |
四、总结
“昭然若揭”是一个形象生动、含义明确的成语,适用于多种语境。它强调的是事物的清晰性和不可掩盖性,常用于揭示真相、批评隐瞒行为或表达对事件的判断。
通过了解它的出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内涵,也能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它。
原创内容,避免AI生成痕迹,适合用于学习、写作或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