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聊赖的意思是】“百无聊赖”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内心极度空虚、无聊、无事可做或情绪低落的状态。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多用来形容人在闲暇时感到无所适从,或者因缺乏目标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百无聊赖 |
拼音 | bǎi wú liáo lài |
词性 | 形容词 |
含义 | 形容人感到极度无聊、无事可做,或情绪低落、心绪烦闷 |
出处 | 最早见于《世说新语·任诞》:“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自足于怀,便为佳耳。’”后经演变,成为“百无聊赖”的常用表达。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中描述心情状态 |
二、常见用法举例
1. 描述生活状态
- 他每天上班下班,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日子过得百无聊赖。
2. 表达心理感受
- 周末一个人在家,百无聊赖地翻着手机,什么也提不起兴趣。
3. 文学作品中使用
- 在小说中,主人公常常因为孤独和迷茫而陷入百无聊赖的情绪中。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无所事事、百无聊赖、心灰意冷、郁郁寡欢 |
反义词 | 忙碌充实、兴致勃勃、精神饱满、充满干劲 |
四、使用建议
- “百无聊赖”通常带有负面情绪色彩,适合用于描写人物内心的空虚或情绪低落。
- 不宜用于正式场合或褒义语境中,除非是为了突出人物的心理状态。
- 在写作中使用时,可结合具体情境,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五、总结
“百无聊赖”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生活中感到无趣、无目标、情绪低落的状态。它不仅反映了人的心理状态,也体现了现代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空虚感”。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