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原文及翻译

《陌上桑》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著名的乐府诗,出自《宋书·乐志》,属于《相和歌辞》。这首诗以叙述的方式描绘了采桑女罗敷的美丽与机智,以及人们对她的赞美之情。它不仅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还通过对比手法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

原文如下: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翻译如下: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亮了秦家的高楼。秦家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名叫罗敷。罗敷擅长养蚕采桑,在城南的角落里采摘桑叶。她用黑色的丝线作为篮子的绳索,用桂树枝做成篮子的提手。她梳着高高的发髻,耳朵上戴着明亮的珍珠耳环。她穿着浅黄色的裙子,紫色的短袄。路上行走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摸着胡须;年轻人见到罗敷,脱下帽子整理头巾;耕地的人忘记了犁地,锄草的人忘记了锄地;回家后互相埋怨生气,只是因为坐在那里观赏罗敷。

这首诗通过对罗敷外貌和行为的描写,展现了她的美丽与智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