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黄花是指什么意思】“明日黄花”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宋代诗人苏轼的《九日次韵王巩》中的诗句:“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明日黄花蝶也愁。”原意是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后盛开的菊花,因过了最佳观赏期而显得凄凉。后来,“明日黄花”被引申为事物过了时或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常用来形容已经过时、不再流行的事物。
一、
“明日黄花”最初指重阳节之后的菊花,象征着时间流逝和事物的衰败。现在多用于比喻事情已过时,不再有吸引力或价值。该成语常用于文学、日常表达中,强调事物的时效性和变化性。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明日黄花 |
出处 | 宋代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
原意 | 重阳节后盛开的菊花,象征过时 |
引申义 | 指事物已过时、失去价值或吸引力 |
使用场景 | 文学、日常语言中表示事物过时 |
用法举例 | “这种产品早已是明日黄花,没人再感兴趣。” |
近义词 | 过时、陈旧、落伍 |
反义词 | 新潮、时尚、前沿 |
常见搭配 | 明日黄花般、成为明日黄花 |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或口语中使用“明日黄花”,应注意语境是否合适。它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通常用于表达对事物失去价值的感慨或对时代变迁的感叹。避免在正式场合过度使用,以免显得不够庄重。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明日黄花”不仅是一个有趣的成语,更是一种对时间与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