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蹴而就的意思】“一蹴而就”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欲为五等之爵,必先有五等之功;欲为千乘之国,必先有千乘之才。若一蹴而就,其势不可久也。”原意是指事情轻而易举地完成,后来引申为做事不经过长期努力或准备,就轻易成功。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些事情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并不容易,或者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希望快速取得成果,但往往忽略了过程的重要性。因此,“一蹴而就”也带有一定的贬义,提醒人们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急于求成。
一蹴而就的详细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一蹴而就 |
拼音 | yī cù ér jiù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基本含义 | 形容事情轻而易举地完成 |
引申含义 | 多指不经过努力、准备不足而轻易成功,含贬义 |
使用场景 | 用于批评或提醒他人不要急于求成,应注重过程 |
近义词 | 一劳永逸、一步登天 |
反义词 | 循序渐进、日积月累 |
一蹴而就的使用示例
1. 正面用法(较少):
“他这次比赛一蹴而就,赢得了冠军。”
(强调结果快,但可能缺乏对过程的认可)
2. 负面用法(常见):
“这种想法太天真了,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
(提醒对方不要幻想轻易成功)
总结
“一蹴而就”虽然表面上看是褒义词,表示“轻松完成”,但在实际使用中更多带有警示意味,提醒人们不要忽视积累和努力的过程。在学习、工作乃至人生规划中,都应该避免“一蹴而就”的心态,踏实前行,才能走得更远。